鸿图哲理故事:一篇哲学文章牵动拨乱反正,故事
真心学哲学 真正用哲学——从毛主席的五篇文章谈学哲学---毛泽东哲学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产物,是毛泽
一篇哲学文章牵动拨乱反正
2004年08月20日14:26 新京报
小平的话·真理之辨
事宜委曲
毛泽东头脑最基本的最主要的器械就是实事求是。现在发生了一个问题,连实践是磨练真理的尺度都成了问题,简直是莫名其妙!不只军队有这个问题,现在我们的外贸、治理
中医治疗湿疹、荨麻疹 港台明星盛行隆胸吸脂
莎啦啦七夕鲜花送大礼 同方掀起4999液晶狂澜
、经济政策,都受到这些头脑的影响,自己把自己的手脚约束起来,许多事情都不敢搞。
———摘自邓小平1978年5月30日同胡乔木等的谈话
1978年4月上旬的一天,灼烁日报社总编辑办公室内。刊有《实践是磨练一切真理的尺度》的《哲学》专刊第77期大样送到了新任总编辑杨西光手中。根据事情流程,专刊由杨审定后将于4月11日见报。
至今,灼烁日报社秘密室里还保存着这张没有见报的大样,26年来,它的分量时时被人们提起。
1个多小时,杨西光读完了这篇5000多字的文章。
杨的夫人季宝卿回忆说:杨看稿时习惯一根接一根地吸烟,烟瘾稀奇大,一天两包。杨看待事情近乎如醉如痴,改稿时常通宵不息。1989年,73岁的杨死于肺气肿,这与其嗜烟不无关系。
“这远不是一个哲学学术问题。”杨西光那时作出了这样的判断。季宝卿回忆道:这篇文章所要表达的意思,正是杨从中央党校学习到担任灼烁日报总编辑几个月来一直思索的问题。
老女排故事激励天津女排 王宝泉:心理必须过硬
小平的内部讲话
“通常”派和实践派都看中了中央党校首届高干班这块阵地,作为最大既得利益者,对于“文革”,“通常”派持通盘一定态度;而实践派提出用实践而不是中央文件作为尺度来总结。一场争论已不可避免。
1977年底,刚刚昭雪的杨西光只身来到北京,加入中央党校破坏“四人帮”后第一届高级干部培训班。此前,杨担任上海市分管文教的候补书记,“文革”中,杨与陈丕显(市委书记)、曹荻秋(市长)并列被批为沪上三大“走资派”。
“在这段时间里,给我印象最深刻、触动最大的就是小平同志的内部讲话。”杨西光在家书中对夫人季宝卿说。
在中央党校,杨与解放战争时期的老战友、中央党校理论研究室副主任孟凡分在一个支部,孟与时任中组部部长、中央党校副校长的胡耀邦接触较多,而胡则与刚刚恢复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职务的邓小平来往甚密。
孟凡回忆说,通过这个渠道,杨在党校时自然有机遇领会邓小平的内部讲话。
在家书里,杨西光写道:小平同志说要用准确的、周全的毛泽东头脑指导我们党的事情,并警告妻子:不要以为报纸上说的都是对的,要有鉴别能力,1977年2月7日《人民日报》的社论(“两个通常”)有些提法是纰谬的。
在另一封家书里,杨西光说:今天到了耀邦家里,耀邦强调要用实践尺度来研究我们党的历史,稀奇是正确看待“文化大革命”的履历教训。耀邦说出了他多年来一直想说却不敢说的话。
中央党校首届高级干部培训班开学时,中央就提出要研究党史,稀奇是总结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的履历。
“第九次、第十次、第十一次路线斗争”,是华国锋在十一大政治报告中的提法,实质就是要总结和评价“文化大革命”。
《实践是磨练真理的唯一尺度》责任编辑、时任灼烁日报理论部哲学组组长王强华说:那时的形势是,“通常”派和实践派都看中了中央党校首届高干班这块阵地,作为最大既得利益者,对于“文革”,“通常”派持通盘一定态度;而实践派提出用实践而不是中央文件作为尺度来总结。一场争论已不可避免。
▲何忆义(右三)与中国国家男子足球队合影。 受访者供图 深圳晚报记者 叶洋特 深圳晚报连续3天独家报道了“神奇小子”何忆义震撼人心的事迹,他经历3次截肢手术依然不放弃足